从兄弟镇学习“百千万工程”先进经验,三水白坭在努力。12月7日,三水区白坭镇组织40多人的考察团,到禅城区南庄镇,南海区西樵镇、丹灶镇开展“百千万工程”现场调研学习,通过实地参观、访谈交流等形式,详细了解三个镇的乡村振兴先行村在推进基层善治、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发展特色乡村产业、提升农村风貌、建设美丽圩镇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白坭镇党委书记喻晓坤表示,当天的活动是一次解放思想的取经之行、调查研究的问道之行、务实高效的收获之行,通过与上述镇街之间横向对比,白坭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白坭镇党委书记喻晓坤(右)在孔家九曲公园展板前讲话。
借鉴南庄镇规划发展经验
在南庄镇紫南村,紫南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罗章江介绍,紫南村抓住城乡融合机遇,变土地为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做强村集体经济,近年来更是探索文旅融合的产业振兴之路,建成了阿农湾农耕文化园、紫南船说等项目,丰富了可持续的产业业态。
而在南庄镇孔家九曲公园,白坭镇考察团成员从瞭望塔中看到了村屋民房错落有致,农田鱼塘有序开发。
喻晓坤表示,孔家九曲公园破解了农用地碎片化瓶颈,将农用地打造为兼具生态保育、农业生产、休闲旅游等多样化功能的农业公园,这种模式值得学习。“白坭需下大力气改变农用地租售散乱、层次不一的现状,要在标准化改造提升基础设施配套的基础上,整合统租农用地,以连片土地载体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结合参观南庄镇所见所闻,喻晓坤希望白坭镇各村(社区)书记在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和规范宅基地建设中,学习紫南经验,拓展思路、创新管理方式。“开展工作时,要规划在先、整治有力,要统一村民思想,听取村民意见,尊重村民利益。”
深究南海“一村一品”
“南三协作”是一场在市级统筹下,以打造“人城产”共荣为目标的区域协作。白坭镇紧邻南海区西樵镇、丹灶镇,这两个综合实力超过白坭的镇是如何推进“百千万工程”,值得白坭镇学习研究。
在西樵镇儒溪村,考察团参观了蝶美公园、书院水街、静思园等美丽乡村建设重点项目,了解到儒溪村于今年9月成为南海区唯一入选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近年来当地以党建为引领,从人居环境整治着手,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并因地制宜用好各类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黄骨鱼之乡”。
“儒溪村注重美学赋能,当地发动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妇女等自治力量参与‘美丽庭院’行动,造小景、布小园,从小切口扮靓村居,今年成为2023年广东省‘美丽庭院’示范村,值得借鉴学习。”喻晓坤在一家村民庭院前驻足,对白坭镇三个村(社区)书记这样说道。
来到丹灶镇仙岗村,考察团沿着有为水道,参观了葛仙遗迹、古舞台等历史古迹,学习仙岗村修复特色古建筑、盘活优质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古村活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好经验。
■延伸
白坭自我加压,当好“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
今年11月,白坭镇被列入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名单,这是上级对白坭镇开展相关工作的肯定。但是在参观完禅南三个乡村振兴先行村后,白坭镇做好了自我加压的准备。
从现状看,近年来,白坭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动力,发展现代产业,招大引强,形成了新型储能、智能装备制造、食品饮料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同时以文旅融合发展为支撑,优化盘活了五人龙舟博物馆、粮食博物馆等特色景点,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三水·白坭)五人龙舟公开赛、漆艺文创节、开渔节、花朝节、非遗美食等文旅新IP;另外以城市扩容提质为突破,规划先行,不断完善“三纵五横”交通路网,优化“两园一区一古镇”城市格局,打造新市民服务管理中心、三水工人文化宫白坭宫等载体,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我们不仅有硬件载体,另外还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探索党建引领‘一网双擎三元四治’基层融合治理体系,打造‘坭’好系列服务品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白坭镇相关负责人指出,根据新白坭人逐年增加这一趋势,白坭将进一步提升软件服务。
“百千万工程”是一个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工程,项目繁多且目标具体,需要区域统一思想,全力下好乡村振兴“一盘棋”。
“我们要找准白坭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方面的短板、痛点,有长远规划,又要有眼前抓手。”喻晓坤指出,“百千万工程”不是一个个单打项目,而是系统性工程,各相关责任人要以“比学赶超”的工作作风,主动对标先进,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统筹各类资源和力量向乡村集聚,最终实现白坭高质量发展。
南方+记者 尹辅华
通讯员 梁宇聪
【作者】 尹辅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上一篇:一片小茶叶如何撬动起百亿元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