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先生很清楚,要想做成这件大事,必须有一个会办事、懂操盘的贴身人员。
丁福根走进了他的视野,1965年出生的他,个子不高,毕业于人民大学,智商极高、对数字有天然的敏感性,更重要的是他对股票有异于常人的热爱。丁本人原是北京一家证券部的交易员,吕新建是他的客户,几年交道打下来,如此天才竟也被吕先生的投资理念和炒股天赋折服,毅然辞去证券公司交易员职务,跟随吕新建创办了一个小小的工作室。
1998年11月26日,丁福根接到了一份传真,中煤信托深圳证券营业部将万股康达尔股票以托管的形式打到了中兴信托北京亚运村证券营业部。几天后,吕新建将一份融资计划书交到了丁福根手上,“长期投资、长线持仓”,吕新建用学到的巴菲特投资理论详尽的阐述了自己高效的投资逻辑,提出“甘做善庄,与中小股民共赢”的投资理念,在融资计划书中,吕新建给出了高达15%的融资中介费,同时要求丁福根利用朱大户打过来的万股股票,在3个月内融资4个亿。
丁福根找到的第一个融资对象是董沛霖,上海实业发展公司总经理,经商前在国家计委任职,在金融和实业圈内有很深的人脉。丁福根把项目的具体情况介绍后,董沛霖大为动心,说:“今年我不干别的了,专为老吕找钱”。一周后,董沛霖拿到了1000万的融资。
在丁福根的帮助下,丁福根与全国各地的证券营业部洽谈委托理财业务,在高额中介费的利诱下,融资很顺利。每融到一笔钱,就用于收购朱大户手中的股票,然后再质押融资,循环反复,就这样到99年3月前后,丁福根通过投资理财、合作协议、抵押贷款等各种形式,签下100多份协议,融到3.98亿。吕新建用此笔钱,先后从朱大户手中收购1300万股,并转托管了1700万股,完成了控盘50%的既定建仓目标。根据我国《证券法》规定,任何人持股超过5%就必须举牌公告。为了规避这一条款,小丁先后动用了1500个个人账户,把股票分藏在各个户头中。与此同时,吕新建组建了几个毫不相干的公司收购了“康达尔”第一大股东深圳龙岗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国有股,此时,吕新建手中持有“康达尔”的股票打到了%,成为了第一大股东。
就在吕新建和朱大户控制了“康达尔”的5843万股流通股时,散户手中的股票仅剩1000多万股。从1998年12月起,在吕新建作为总舵主、丁福根作为总操盘手的带领下,“康达尔”的股票开始震荡上行。为避免引起监管层的注意,他们的操盘手法极其彪悍和隐蔽,倒仓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日拉升涨幅不超过7%~8%,到1999年春节后,股价已稳稳站上17元的价位。当时的中国股市一片沉寂,这种自拉自抬的行动并没有引来多少跟风盘,实质意义并不大。
1999年3月起,吕新建发挥自己的专长,开启了超级股评家的唱多之路。在发行量巨大的《证券市场周刊》上,连续发表4篇《关于世纪末中国资本市场的对话》,他的分析高屋建瓴、具有很深的理论深度,在死气沉沉的市场气氛中,他的分析格外具有思辨性和情绪调动性。第一篇《理想嬗变》,他说:“必须彻底清理投机、泡沫等陈腐概念,树立全新的符合21世纪产业革命趋向的风险投资理念;必须切实转变越来越演化为提款机作用的仅仅有发挥筹资功能的市场融资机制,倡导质变型资产重组;必须从政策导向、措施配合上鼓励和引导长期投资行为”,看到这样的言论,“侠客君”不禁感叹,能站在这样的高度看问题确实是个牛人,这样的观念就是放在当下的资本市场也是不落伍的。
第二篇《操作更新》中,他说:“市场应该至少有一两本专业的权威刊物、一两个权威王牌工作室,1年只要研究3只股票就够了。一定要求有这样的王牌工作室、王牌刊物,它代表明天的市场分析群体。中国的投资市场太需要这样真正懂市场实际操作的分析大师了”,吕先生的言论在提议中不忘把工作室捎带上,就差点名“K先生工作室”了,客官,别急,高手出招总是循序渐进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三篇《道指冲万点与新兴市场对策》中,他指出:“市场的希望首先在个股,特别是那类脱胎换骨的重组股就是这种宏观背景催生的市场新生力量”,“你可以注意那些有重大重组题材的个股,新概念肯定会从里面脱颖而出,我看好农业和生物科技领域”。
第四篇《战略投资、摆脱颓势、创造双赢》中,吕新建先生直接说:“合金、湘火炬、康达尔,这是试金石。它们的走势完全摆脱了大市下跌的纠缠,构成了对传统市场分析方法的嘲笑,甚至有人说是威胁,这方面许多股评人士都深有体会,多少股评人士在他们面前丢了脸?”,“侠客君”真是太佩服吕先生这波思想层面的操作了,德隆系的“老三股”直接点名了两支,唐万新和我们这位吕先生交情不浅啊,最关键的是,“康达尔”被点名了,这才是这波神操作的终极目的。
吕新建从理论层面为自己的“康达尔”炒作建立了理论依据,思想层面对股民们进行洗脑。1999年5月19日,在四篇文章发表后的11天,沪深两市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发生井喷。“5.19行情”让吕新建“中国第一股评家”的声誉达到了顶峰。
作为一位文化人,吕新建还是对“中”字头的企业充满情怀,1999年7月,在北京创办“中科创业”,注册资本金3000万元,这些钱都是在“康达尔”的炒作中赚来的。聘用了时任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高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的一名副主任担任董事长,有了这层关系,吕新建对外洽谈业务常常声称中科创业具有“科技部的背景”,在“康达尔”一战中大获全胜的吕新建决定打造自己的“中科系”产业。
2000年3月,吕新建分两次收购了浦东星火开发区联合公司所持有的中西药业的法人股,成为了该公司第一大股东。6月,他收购了君安证券公司所持有的胜利股份900万股转配股,成为该公司第四大股东;同月,收购了岁宝热电的一部分流通股,成为第四大股东。在4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吕新建展现出了极具天分的并购和资本运作才能,完成了“中科系”的构建。
股价的上涨需要资金的推动,此时的“中科系”俨然成了投资者和券商的香饽饽,融资根本不是问题,先后与国内20多个省市的120家整群营业部建立了融资关系,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大多数人都会迷失方向。当股权到手、融资到位,利益联盟结成,吕新建和丁福根就开始了庄家运作,不断地发布利好消息,大规模的对倒推高股价。
令人称奇的是,在“中科系”大肆操纵股价的时候,证券类媒体和金融机构都变成了他们的同盟军。中科创业连续26个月被《中国证券报》列为投资风险最小的10支只股票之一,并且长时间排名第一,被选为指数样板、纳入道琼斯中国指数样本,被《证券周刊》列为可放心持有的大牛股。吕新建也成为了无数企业和政府的座上宾。据说,那时的股票只要吕新建多看两眼就会上涨;更夸张的是,2000年2月18日,吕先生新婚大喜,他对丁福根说:“你能给我一份特别的礼物吗?”,丁福根心领神会,当天“中科创业”的收盘价停在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