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小慧报道
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胜贫困的最后一年。其中,战胜贫困的最大缺点和关键任务是残疾人的贫困。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是服务残疾人脱贫的有效切入点。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形势严峻,残疾人就业压力更大。因此,做好残疾人的就业和创业,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贫困残疾人实现就业和增加收入,是摆脱贫困的重要措施。
5月17日上午,中国残联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第30届全国助残日。中国残联副主席、副主席程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永佳、中国残联教育就业司司长张鑫龙、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主任赖伟等。6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包括网信网、智联招聘、阿里巴巴、典韦、黎姿商城、58公益、新浪微博等社会组织以及残疾人代表。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积极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实施《就业促进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建立了一套市场化就业、集中就业、比例就业、辅助就业等制度安排。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介绍、职业指导和创业援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在会上表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连续19年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全力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
群策群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
据《华夏时报》记者介绍,第30届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奔小康”。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利用中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联合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残疾人社会组织和部分企业围绕主题开展活动,如宣传残疾人扶贫先进经验和典型人物、网上招聘会、电子商务培训支持、新浪话题互动、残疾大学生就业援助专题“帆船行动”
其中,智联招聘、典韦、新浪微博、58桐城、蔡邑集团等社会组织就加强残疾人就业援助、发展残疾人就业服务、促进社会人力资源帮助残疾人就业等方面交流了经验。在活动现场,一些企业还与残疾人签订了劳动协议。
据记者了解,中国残联开展了就业咨询服务、网上需求登记服务、招聘岗位开发与推送服务、网上招聘会服务、网上培训服务等一系列工作。切实做好就近复工工作,拓宽残疾人销售渠道,切实帮助残疾人及其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和工作,有效减少疫情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
此外,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将联合全国就业服务机构、社会团体、人力资源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年度全国残疾人就业服务活动。探讨残疾人就业新形势、新举措,搭建残疾人企业和残疾人个人产品及作品平台,协调全国残疾人人力资源服务资源,成立“中国残疾人就业社会责任联盟”,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促进残疾人就业
李忠说,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举办了六次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有效提高了残疾职工的能力水平。与此同时,在全国助残日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贫困残疾人和农村低收入残疾人提供了有意愿、有能力工作创业的政策、信息和服务,鼓励贫困残疾人就地就业、在家灵活工作、依靠电子商务等新形式。
据记者了解,目前,城乡共有855万残疾人实现就业,每年有40多万残疾人参加政府补贴的职业培训项目;2500多万残疾居民参加了城乡养老保险,其中养老金领取者1000多万人;600多万名60岁以下重度残疾人和300多万名非重度残疾人得到了政府援助,并享受个人缴费政策。
残疾人多样化和个性化就业需求尚难满足
显然,我国残疾人的就业率、就业规模和就业情况
服务均取得显著成效,残疾人的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不过,随着残疾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业已不单纯的是残疾人实现家庭脱贫的渠道,同样成为承载着残疾人希望和梦想的平台。
为此,残疾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就业需求越来越多。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就下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和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2020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残疾人事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还没有根本改变,残疾人托底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还亟待完善,就业服务难以满足各类别残疾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就业需求。特别是受当前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残疾人就业脱贫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这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此外,程凯指出,要凝神聚力,一切从残疾人的利益和需求出发,带领广大残疾人把实现自身的梦想,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促进残疾人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要牢记使命,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地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是我们的历史责任;要主动作为,以需求和服务为导向,聚焦基本民生保障、就业创业增收、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推动落实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要依法履职,不断提升残联组织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在依法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壮大残疾人事业、提高残联履职能力等方面取得进步。
见习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