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网友分享了他的故事。他说我985学校毕业,硕士,今年38岁。我读书的时候也是学校的尖子生。毕业后,我去了东北,加入了一家国企。工作8年,税前月薪只有6000元。我每天都生活在纠结中。最近一直在了解北京互联网公司。我不想这样相处。我终于要为之奋斗了。感觉要废了,但是从国企出来到私企,担心自己适应不了私企的工作环境,担心工作不稳定。
说实话,这种情况在社会上很常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年危机。有句话说,叫穷三年不叫穷一辈子。
大家都觉得可惜,忍不住问:难吗?真的很难。
image handler/0b8d 760 c-25 a5-4562-88bf-04d 822167 c4f '>
得到互联网行业的机会后,我和妻子、家人、老人、朋友反复谈了一个多星期,才决定离开。即使确认离职,他还是拿着辞职信等了三天才交给领导。
我试着和领导谈了几次,但是到了嘴边就咽了下去。
我对自己感到惊讶。我是一个决心不改变主意的人。为什么这次这么尴尬?因为这个变化,我才真正理解了一个35岁男人的压力,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和恐惧。
新主人的一句话打动了我:
他说35岁以后,你在工作和执行方面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接下来,你需要验证你的眼光和判断。创业项目是最好的验证方法,因为我们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尝试,不断犯错。
我信以为真,很乐意加入公司,但觉得太难了。
image handler/c 756445 a-b2d 7-4597-86 A8-f 94324 F4 ff 16 '>
工作中,有很多奇怪的词我听不懂。别人经常点头的时候,我就偷偷拿出手机百度。对于更深奥的知识,我必须不断查资料学习。身边都是90后出生的年轻人,有一次吃饭,我问谁是80后。结果大家都奇怪的看了我一眼。叔叔,你说什么?
毕竟这辈子,我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我一个人来到北京,我为我的家人感到非常难过。
所以就来回跑吧。所以第一周牙齿就肿了。第二周,我的眼睛肿了.两个月后,大家都肿了。现在,我是高铁的常客。我必须提前一周买票,否则我就没有票了。
听了这位大叔的故事,相信很多80后中年人也有同感。时代变化太快,他们跟不上。
其实所谓中年职场危机无非就是:自我能力的成长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缺乏远见,不可预测的趋势,甚至趋势。
仔细分析下现年35岁的职场人员都有以下几个共性?
一是精通业务: A 35岁的专业人士,在专业成熟阶段,至少有10年的专业和行业积累和深厚的修养。二是思维发展较为成熟
人们说:“30岁站着,40岁不迷茫,意味着一个人到了40岁,就有了丰富的社会经验,无论他的个人观点或社会态度是什么,他都不再无知,有了成熟的经验。
三是压力成倍地增加
35岁左右的人面临两种压力,一种是职场新人的求职竞争,另一种是家庭负担。和现阶段大多数中年人一样,父母不再年轻,孩子还年轻,都需要他的照顾,所以压力很大。
image handler/9c 3119 b1-01 b1-4116-a838-afc 6804215 fc /
所以这个年龄在职业发展中需要注意什么?
1)增强优势,弥补劣势:充分发挥你的个人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
,具有较高的行业背景和优秀的业务能力,这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并能赢得领导的信任和下属同事的尊重。在这种情况下,35岁的专业人士(如果不是高级管理人员)会尝试与领导分享管理事务,或者通过多个项目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发展和提高自己的管理经验和能力。
2)不要随意换工作
35岁左右的人,找一个适合他们的平台,至少有5年的中长期“实践”。不跳槽不代表不努力。相反,在这个过程中,把公司的生死当成自己的创业项目,培养自己(而不是让公司培养你)对公司的强烈归属感。
在与公司呼吸、共命运的过程中,内部升职加薪的机会自然会光顾你。因为老板总是在寻找自己的“命运共同体”,只要你足够忠诚、进取、努力,就有可能进入公司的核心圈子。
3)继续学习并做好自我管理:你不能因为自己成为了企业的首脑就这么想
不再需要学习。此时,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系统的业务管理理论决定了他们是否可以抓住被任命为高管的机会,以及他们将来在高管中所能担任的职务有多高。
如果你咬紧牙关,坚持要攻读另一个硕士学位,你将更有能力。另外,当人们达到中年时,他们必须很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以防止他们成为“油腻的男人”或“亚健康”的人。
经过以上逐层分析,对中年叔叔的最终建议是:
既然现在你已经换了工作,那么就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努力兢兢业业干三年,并根据上述战略地图管理自己,找到归属感,并建立号自己的品牌。确保接下来不会再有中年危机。相反,接下来的2-3年将是成为职业经理人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