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在遇到特殊经营困难的时候,其实是允许进行裁员的;
这个时候,公司的部分员工是法律规定不能裁员的;
至于裁员的方式,我国也有规定。
下面就让星姐给大家讲讲这家公司裁员的方法吧。
041af5914eb3a'>
不同的企业对裁员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既是企业管理者管理方式的体现,也是企业文化的写照。
事实证明,裁员引发的纠纷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要把裁员的破坏性降到最低,企业必须学会让员工有尊严地离开,让自己有尊严地下台:
01
暗示离职
如果管理者要裁掉一个员工,可以用各种方法让员工意识到自己不再被单位需要。
比如,暗示他自己先提出辞职;
这样他会觉得自己不是“下岗”,而是主动提出辞职,从而得到心理安慰,减少发生纠纷的可能性。
02
抛“绣球”
曾经有一家公司,老板要裁员。
但由于各种因素,不能直接驳回;
介绍中介公司联系一个员工后,给他介绍第二个公司;
这样,下岗员工会觉得自己不是“没用”的人;
“这里没人,这里没人”,最后皆大欢喜。
03
自愿离职
很多跨国公司为了维护自己在客户中的形象,不敢轻易使用硬性的裁员手段;
否则,会直接危及客户对公司的信心,所以我们改用自愿离职顾芳。
具体方法是张贴通知,让员工主动退休;
公司管养老金,有的结合企业工厂搬迁,允许员工自动离职。
企业选择“自愿离职”也有劣势:
有真才实学的人,可能会自愿选择离职,另谋高就,有企业补偿;
而那些平庸的人可能会选择留下来,这样企业最终会陷入人和钱都没有的无奈境地。
04
自愿减薪
很多企业坚持不裁员,而是选择少给员工发年终奖或者直接降薪。
虽然员工收入减少了,但他们明白这是受整体环境的影响;
员工不会有太多抱怨,反而认为企业做法人性化,进一步增加凝聚力。
05
基层锻炼
有的企业把员工派到分公司或者生产一线;
让平庸的员工得到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机会:
这不仅会影响公司的稳定,还能很好地维护企业文化。
06
以快制胜
对于涉及商业秘密的敏感岗位,一些企业习惯采用“一小时离职”的裁员方式,裁员时“一条龙服务”;
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员工工资福利的一次性发放和结算;
完成岗位交接,最大限度保护商业秘密。
07
邮件告知
在裁员程序基本完成的前提下,为了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有的企业不做面对面的公告,只用电子邮件通知员工被裁;
同时,说出离职的时间、流程、补偿;
员工单独去人事部;
通过“分而治之”,快速裁员,可以减少群体性事件的时间机会。
08
提前退休
在优化裁员中,有的企业让那些老员工提前离职;
并按规定给予补偿和一定的福利待遇,直至真正退休之日;
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避免花费高额经济补偿的双重目的。
09
特别休假
在企业暂时困难时期,以裁员方式辞退全部员工;
大额经济补偿会严重增加企业负担;
也很难保证以后恢复生产时优秀员工能如期回归。
一些企业为此给员工提供特殊的带薪假期。
(包括企业主动放假、员工申请事假或压缩岗位时间等。);
让员工在企业度过难关的时候回来工作。
p>10
在岗培训
对于一些核心员工,在员工达成共识,变更工资福利水平,让员工去学习;
等员工学好技能时,回到企业时,再恢复原有合同水平。
部分核心员工既不需要培训又不能辞退的;
有的企业与员工达成转岗协议,以留住核心员工。
11
逐点攻破
企业裁员时不是十几个,几十个一起裁;
而是分段处理,减少不良员工联合闹事的机会。
在人员处理上讲究层次性,ˉ般先辞矛盾少、没有纠纷的;
最后再处理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员工。
这样分段处理可避免激化矛盾,有利于企业裁员的顺利实施。
12
变换用工形式
企业通过协商方式将部分岗位重组为承包经营或劳务派遣方式;
变换用工形式,降低了用工成本。
13
改进绩效
对于长时间工作绩效不佳的员工或者来公司不久表现不佳的新员工;
企业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辞退。
但辞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短期内很难消除,实属下下之策。
果断地辞退低绩效员工没有错;
不过,应在辞退之前再给他一次机会。
比如明确地给员工一定时间改进绩效;
要求他必须达到公司的要求,否则就另谋高就。
这样做除了可以避免重新招聘本身带来的成本和风险;
还有另外两个好处:
一是企业对辞退的员工做到了仁至义尽,员工离开企业后也不会因为被解雇而诋毁企业。
另外,对留在企业的其他员工也是一个信号:
企业对待员工是仁至义尽的,但是工作不努力可能会失去工作。
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企业采用的方式各不相同。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企业必须选择一个让职工能体面接受的理由;
重点是在合法原则下让职工接受离职的现实。
有的企业公开以末位淘汰、制定下岗比例、定额淘汰方法裁减员工;
个别甚至采用穿小鞋、扣帽子等小人做法;
法律上并不具各合法性,有天生操作缺陷;
很难称得上成熟企业的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