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可以从资本、年龄、学历、口碑等方面讲。以下是边肖整理的几个创业故事案例,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生活中不经意的事情就可能让你成功
2007年,一个叫郭嘉琪的年轻人坐在台北车站前的星巴克里。看着世界来来去去。
突然,一个想法出现了。
如果有一个网站让大家记录自己今天去了哪里,也许回家上网的时候,会发现下午3点在同一个地方。
一个月后,他开始建立一个想象中的网站。后来他和谷歌地图合作,以地图为主轴,网友根据不同的地方写日记,放照片。
不到一年,网站每天有几十万的浏览流量,每月广告收入超过10万元。
二、诚信精细,好事多磨
毕业一年多后,郭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大胆地创办了自己的蔬菜连锁超市,现在他在连锁店已经有了四位成功的企业家。他甚至想不到一天能有一万多元的营业额,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创业的决心。
郭林,河南教育学院2007级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
高林爱琢磨。有一次,他发现身边的卖菜的虽然做得不错,但是蔬菜的质量、价格、口碑都不能让一些顾客满意,因为分散,没有品牌。
每一片菜叶都要精挑细选,每一毛钱都要和人家讨价还价。
2007年8月22日,以郭名义注册的“Zadili”蔬菜自助店在郑州市马立庄正式开业。
开了四家连锁店,有了自己的店铺,郭和他的朋友们开始忙碌起来。但是面对现实,他们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
在几位年轻人的不懈努力下,我们这个领域的生意越来越好。走进“咱迪迪”蔬菜超市,货架上的蔬菜码放整齐,品种齐全,黑板上的价格明码标价,价格低廉。店里除了蔬菜,还有副食、杂货、冷鲜肉,吸引了不少顾客。大学生的热情态度让很多顾客成为回头客。
随着业务逐渐步入正轨,郭决定扩大规模。2007年12月,郭在郑东新区成立了第一家分公司。在这家商店附近,有一个1000户居民的住宅区。一间只有80平方米的毛坯房,成了郭事业的另一个起点。
三、超越自己,实现升华
2012年,一款桌游《三国杀》风靡全球,而这款游戏的创始人黄恺也在同年一举进入《福布斯》中文版首次公布的“30位30岁以下中美企业家”榜单。他只用了六年时间就创造了这个辉煌的奇迹。
大二暑假,黄恺第一次接触桌游,在了解了桌游的深度后,他想,能不能做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桌游?毕竟当时桌游的游戏规则和背景人物离中国玩家太远了。此外,中国丰富的历史注定会成为一个很好的桌游。
正是有了这个想法,黄恺开始制作这个《三国杀》。
后来,他遇到了自己最好的搭档——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生杜斌。
作为中国最早的桌游爱好者之一,杜斌敏锐地意识到《三国杀》巨大的商业潜力。他主动找到黄恺,和他们一拍即合,并决定成立一个棋盘游戏工作室,专门从事棋盘游戏的管理和开发。2008年11月,国内第一家桌游公司——北京游私一日游卡牌桌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随着渠道和口碑的扩大,玩《三国杀》的人越来越多。从成立时只有三个人五万元的卡板游戏公司,发展到现在几百人,资产过千万的大公司。
《三国杀》 成为中国的第一代桌游,是诸多因素叠加的结果。黄恺也说了:”我的目标从来不是超越某个具体的产品,而是尽全力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