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保种项目助熊猫金鱼“重生”
各品种将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在闽侯金鱼养殖场负责保育的金鱼珍贵品种中,有一群擅长水中芭蕾的熊猫金鱼。这些熊猫金鱼因培育难度大、淘汰率高而被誉为水族中的“大熊猫”。近日,记者来到闽侯,一探熊猫金鱼的真容。
熊猫金鱼。
在闽侯南通春园鲤生态养殖场内,闽侯县金鱼协会会长张文春向记者展示了他负责保育的熊猫金鱼。只见这群黑白相间的小家伙们拥有圆鼓鼓的大眼睛和如蝴蝶般飘逸的大尾巴,再配上那白白胖胖的大肚皮,模样极像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张文春告诉记者,熊猫金鱼有虎头、蝶尾、水泡等品种,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眼前的熊猫蝶尾金鱼,体长约15厘米,除了身体两侧各有一道黑色外,各鳍也均为黑色。熊猫金鱼的培养和保育都很不容易,繁殖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水质、温度和光照等条件。
“由于熊猫金鱼的黑色体色容易随时间褪去,变为类似肉色的色调,从而影响了其整体的美观,因此,能够长时间保持其鲜明色彩的个体才能被视为珍品。”张文春说。
据了解,熊猫金鱼最早于1987年由福建省农科院成功培育,这种特产于福州的金鱼亮相第二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后,便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形态赢得广泛赞誉。一时间,福州大大小小的养殖场都开始养殖这种金鱼。进入21世纪后,由于兰寿金鱼被广泛追捧,熊猫蝶尾等福州金鱼的传统品种因淘汰率高、繁衍风险大,慢慢被放弃养殖。曾经盛极一时的熊猫金鱼一度濒临灭绝。
自2015年开始,闽侯县荆溪关中潘氏观赏鱼养殖场、闽侯南通春园鲤生态养殖场等闽侯县的龙头企业主动承担起福州金鱼保种项目。近年来,福州持续组织实施三轮福州金鱼保种项目建设。在福州金鱼保种项目的推动下,传统金鱼如蝶尾、寿星、珍珠、绣球、水泡等品种得到较好的保护,保种的金鱼品种在国内金鱼大赛中也屡获大奖,闽侯县荆溪关中潘氏观赏鱼养殖场、闽侯南通春园鲤生态养殖场也因此获评福建省级金鱼良种场。
“保证福州金鱼基因多样性是养好鱼的关键,传统金鱼品种是福州金鱼的‘血脉’,必须保护好。眼下闽侯县政府也出台文件明确支持闽侯金鱼种质资源保护。我们有信心在保育一批传统品种的基础上,再创新一批全新的品种,让闽侯金鱼品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张文春表示。(记者 陈木易 通讯员 陈堡 文/摄)
下一篇:福建厅级干部吴雪,有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