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雪美农业水稻基地近日迎来了丰收的喜悦。金黄的稻穗在阳光下闪耀,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基地的工作人员们忙碌而兴奋,他们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这丰硕的成果。据悉,今年水稻产量同比去年增长了 7%,这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成果。他们采用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了水稻的优质高产。这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长乐雪美农业水稻基地的丰收,是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展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成果。
基地丰收。(长乐融媒体供图)
日前,在长乐区古槐镇的雪美农业水稻种植基地,11000多亩水稻田迎来丰收季。金黄稻穗随风起伏,收割机穿梭其间,将饱满的稻粒收入仓廪,勾勒出“田畴织锦绣,沃野踏歌来”的丰收图景。
“这几天,我们每天都安排6台自动收割机作业。天气晴好的时候一天能收割400多吨稻谷。”福建雪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向雪说着,难掩喜悦之情。
在田间,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在农机手熟练的操作下,切割、脱粒、秸秆还田等工序一气呵成。不一会儿,机箱就装满了稻谷。稻田边,机械伸出长臂,将稻谷卸到运粮车上,稻穗碰撞的沙沙声与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丰收乐章。
“今年我们社会化服务的早稻种植面积达11000多亩,主要种植盛泰优018、泰优398等品种,预计亩产量可达625公斤,相比去年增产7%左右。”李向雪介绍道,今年早稻丰收离不开“智慧粮田”。
如今,种田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苦差事”,旋耕机翻地、插秧机插秧、无人机植保、收割机收割、烘干机烘干,农业生产实现了全流程机械化。农业生产迈向智能化、现代化,测土配方施肥替代了“凭感觉撒肥”,无人机防虫取代了“背着药桶跑”,科技让农业变成了充满奔头的“新行当”。“自动化收割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效率,为晚稻插秧争取了时间。”李向雪说,今年的早稻收割任务预计8月1日前完成,确保颗粒归仓。
近年来,雪美农业通过选取优良水稻品种、使用科学栽培技术、做好病虫害防治,并对水稻进行信息化、精细化耕作管理,在机械化应用与智慧农业元素的加持下,实现规模化发展,并为农户提供多种多样的社会化服务,为粮食稳产筑牢根基。
夏风拂过稻浪,谷香阵阵。借助科技力量,金色田野上,智慧农业新篇章正在写就。(记者 蒋雅琛 通讯员 王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