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首发价投圈的投资感悟,是关于“投资怎样的公司,才能真正实现价值回归”的思考。近段时间,市场波动又大了起来,对市场悲观的声音不绝于耳。作为价投,我们认为越是当市场波动的时候,进一步保持理性思考,才能更有收货。
正文如下:
今天要分享的心得是,什么样的公司才能让价值回归。理解了可以让我们本就不多的关注列表再减少一大半。可以买的范围少了反而让我开心,毕竟那样投研更高效。
价投经常说低于内在价值的公司总会价值回归,只是时间问题。不过内在价值的前面应该还得加个定语才完整,加完后变成“我们股东的内在价值”。
任何一家企业都可能有各种方面的价值,有些企业可能不赚钱,但给政府提供大量税收,那在政府眼里如果拿钱去补贴最后还是税收挺大挺多,那就值当,这类视角和我们股东的视角是不一样的。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股权也就是为了当股东。所以当我们买卖一家公司的时候,也一定要以股东的视角来估值,给到我们股东的好处能估出来的才是内在价值,估不出来的就不是。
这个价值也一定是可以用钱来衡量的。
所以长期看,能给到我们小股东利益的方式是什么?
我们小股东能分享到利益的方式基本上只有分红是最靠谱的。
一家公司甭管长期赚多少钱,如果大股东说了算且赚了钱不把大部分给股东分红,那这家公司再好也可以永远不价值回归。
这类公司在我的体系里股东的内在价值其实是虚值。当然,我不是说当前不分红的公司没有价值。有些公司不分红更好,比如那些增长期的公司,现在投入一元未来年年产出十元,那完全没有现在分红的必要。
但公司如果过了高速增长的投入期了还不给股东分红,那就算年年增速100%都没有用(虽然小股东往往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买卖获利,但这种概率并不是100%的)。但如果公司在留下维持正常经营发展的前提下历来大比例分红回馈股东,那这类公司的价值是实值。一般来说,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公司管理层历来对小股东的态度。一个历来厚道的管理层往往是有延续性的。但历来不分红且坑骗小股东的管理层,除非有明显的管理层变动,不然拉黑是最好的办法。
所以给小股东的分红是让价值回归最体面的两个方式,我们可以大致预估长期能分到手的钱,那个钱就是让价值回归的万有引力。哪怕没有二级市场买卖,光靠分红也能发家致富。而二级市场如果定价错误则给予我们发财的机会。(补充:回购约等于分红再买入,也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分红,但最终也依然还需要分红)
既然长期的分红或者是回购是最靠谱的价值回归方式,那有没有不那么靠谱的方式?
当然也是有的。
管理层历来重视小股东权益,自然能让股东价值体面地回归,但如果管理层不体面,当然也是有手段让他体面的。他要是不体面,有一些情况下可以帮他体面。
典型的情况就是大股东股权不稳固情况下的烟蒂股,在大股东股权并不稳固的情况下,二级市场买入控股,召开股东大会,改制管理层让加大分红力度或者清算(无端清算一般很难,两败俱伤居多),可以帮价值体面回归。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帮别的看上的资本方购买收集股权。比方说,动视暴雪旗下的IP非常不错。某微软一直对暴雪虎视眈眈来完善自家的游戏会员包月制的流量基本盘。通过收购暴雪可以完成更多的价值创造。对于了解行业情况的基于此可以在价值合适的时候买入。
在22年1月微软决定每股95美元收购的时候,伯克希尔认为微软有财力和信用达成这项交易,于是大笔建仓套利,而22年1月末的时候股价才79美元,后面也到过70美元出头一点,现在股价就在95美元附近。这种价值回归方式要算清大资本的动机,依赖别的资方的体面达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最后感慨一下,我们价值投资者要穿越周期,想要找到接近100%的好机会,得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好生意,这点长期最重要毋庸置疑,能极大弥补我们在估值判断上的小错误。
2、安全边际,好生意要买得估值合理,次优生意要买得估值便宜。这里新手最容易犯错的就是错把静态低估当长期,无视企业的风险和前景,考虑到前景和风险,我们的筛选范围又小了太多。另一方面高成长有时也是安全边际,这个难度较高比较容易被忽视。
3、除了需要企业估值上的安全边际,还需要该企业有价值回归的土壤,排除控股运作和并购重组套利等其他类型。我们长远看的估值最终还得靠股息。无论从成长维度还是价值维度,最终的落脚点就是我们小股东长期能拿到的股息量级上。成长的话以茅台为例我们也能根据事实非常直观地体会到:这些年业绩这么暴涨,早些年买入的股东,光连现在的股息回报和当年投入比都是双位数的。
能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机会有时候真是少之又少,但真出现的时候,哪怕没有二级市场也能安心发财,不像其他类型的机会,可能严重依赖市场和流动性的眼色,这类公司理论上也是可以永远不价值回归的。而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公司,应该是无论什么周期的情况下都能回归。
来源:证券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