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强化司法力度。在司法领域,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庭,配备专业的法官团队,确保知识产权案件得到公正、高效的审理。通过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为知识产权拥有者筑起坚实的法律防线,让创新成果有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营造出良好的法治环境。这种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激发了福州企业和创新者的积极性,推动了城市的创新发展,让福州在知识产权领域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福州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专题访谈三
——强化司法保护,持续优化知识产权法治保障
近年来,福州市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全面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持续优化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全面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知识产权保护典型经验。为充分展现高地建设工作成效,现遴选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单位开展系列访谈活动,为奋力开创知识产权发展新局面,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知识产权工作参考。
据了解,知识产权是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于优化法治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具有关键意义。福州知识产权法庭自2017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在提升审判质效、推动区域协同、完善全链条保护、促进多元化解及参与国际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成效显著。
本期专访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司法保护同行将福州打造成为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优选地。
福州中院聘请知识产权特邀调解员参与纠纷化解工作。
如何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将福州打造成为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优选地?
自2017年9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以来,福州知识产权法庭始终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充分发挥司法保护主导作用,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知识产权审判质效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显著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显著改善。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法庭共受理案件19253件,年均增长率达110.33%,结案18113件,结案率94.08%,一审服判息诉率为99.44%;审限内结案率99.38%。
法庭受理的案件中,技术类案件占比显著提升,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显示出法院受理案件与关键核心技术和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息息相关。国际诉讼纷纷涌现。吸引了包括德国IPcom两合公司、法国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美国苹果公司、韩国株式会社纳益其尔等众多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主动选择在福州提起知识产权诉讼,法庭审结的美国高通公司诉苹果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系列案件产生广泛国际影响,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在2020年全国两会的法院工作报告中予以点名肯定。法庭将持续着力打造亮点品牌和精品案例,确立具有前瞻性和国际示范作用的审理思路和裁判规则,加强知识产权新型疑难法律问题研究,探索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相关制度,完善惩罚性赔偿适用规则,适时出台相关审判指引,努力提高福建知识产权审判的国际影响力。
如何提升技术类案件的审判质效?
针对知识产权技术类案件中技术壁垒难以突破、耗时较长的特点,法庭自2017年起设立技术调查制度:一是实行技术调查先行模式,将技术调查作为相对独立的程序。
二是实行专家证人作证前置,专家证人在技术调查阶段即可参与并就专业问题发表意见,帮助审判人员及参与各方明确技术争议的实质。
三是按照专业技术领域建立专家名单库,审判人员、技术调查人员可以通过向专家咨询进一步明晰技术问题。
四是2021年在全省率先引入兼职技术调查官制度,法庭聘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福建分中心10名专家作为技术调查官,2025年又增选来自福州大学等四所高校的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材料、新品种植物培育等领域的25名专家,作为福州中院技术咨询专家库成员。从技术调查官制度引入至今,已在87个案件中聘请技术调查官参与辅助案件审理,知识产权技术类案件审理时间平均缩短90天,当事人诉讼成本平均减少3-5万元。由技术调查官辅助进行证据保全、现场勘验、技术调查、技术比对等审判环节,帮助法官破解技术认定难题。
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专家证人+技术鉴定+专家咨询+专家陪审员+技术调查官”五位一体的技术事实查明机制,通过引导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专家证人”组合举证模式,节约程序流转周期,提升审判效率。
如何打造知识产权区域协同司法保护的“新阵地”?
2020年起,福州知识产权法庭牵头闽东北六地法院(福州中院、三明中院、莆田中院、南平中院、宁德中院、平潭综合实验区法院)签署《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框架协议》,努力推动实现协同发展区法院信息资源共享、协同机制攻坚,在知识产权诉讼的委托送达、委托保全、联动保护方面构建协同发展体系,促进区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的共同发展、整体提升,打造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资源共享、平台共建、风险共防、问题共治、机制共立、举措共商”的大保护格局。建设并启用福州知识产权法庭“宁德巡回审判点”“南平巡回审判点”“三明巡回审判点”“莆田巡回审判点”“平潭巡回审判点”,回应高新企业发展需求,体现区域协作发展,优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布局和司法服务覆盖面。
2025年5月,福州知识产权法庭平潭巡回审判点正式揭牌并投入使用。
如何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一是与榕城海关、市版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福州市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探索建立与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的联动机制,在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司法程序上的衔接等方面进行了统筹规划,尤其是促进知识产权行政调解与司法程序的衔接,将知识产权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前移前置,为权利人得到及时救济提供制度供给。
二是2022年法庭又与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榕城海关、福州市人民检察院、福州市公安局、福州市版权局共同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福州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实施意见》,并推动“福州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中心”在福州法务区挂牌落地,为进一步开展协同保护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按照与市监局共同出台的《福州市知识产权领域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协同管理及侵权违法信息共享协作备忘录》,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将相关市场主体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实施期限为一年,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通过联合惩戒,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以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释放创新活力。
四是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司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全省首次研究出台《司法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17条工作举措》,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发布。对在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部分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存在违反《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共性问题,向市市场监管局发出司法建议,对辖区内的特许经营活动进行管理规范,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该司法建议获得了行政管理部门的积极反馈。
如何将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与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更好结合起来?
法庭与福州海关、福州市版权局、福州市知识产权局等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建立涉互联网、娱乐产业、专利技术领域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同时形成了“调解工作专人负责制”“专家陪审员参与调解制”“专家调解制”“全程调解制”“一揽子调解制”“诉调对接制”等调解工作制度。2020年在全省首推“特邀调解+司法确认”知识产权纠纷化解新模式,有效联动社会力量,先后聘请福建省版权局等30家单位作为特邀调解组织以及182名来自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专家、学者作为特邀调解员,丰富调解智库。首个调解成功的案件从委派调解到完成司法确认,仅用时七天,实现纠纷诉讼与非诉讼解决方式的高效对接。该模式得到省法院领导等批示肯定,并由省法院向全省推广。行政调解+司法确认落地见效,2024年共受理市监局行政调解成功并申请司法确认的案件8件,拓展诉源治理“朋友圈”。
据了解,2022年12月28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签署《加强知识产权领域替代性争议解决交流与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替代性争议解决领域加强国际司法交流合作。
福州两级法院在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福建试点法院优势,共委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调解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十余件,调解成功一件。未来,还将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开展合作,委托调解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为福建以及其他地区企业解决涉外知识产权争议提供新路径,以更有力的举措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记者 朱丽萍 通讯员 游振云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