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这一时期雨水增多,洪涝等灾害风险加大。在主汛期,我们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汛准备。要确保排水系统畅通,避免积水成灾。同时,加强对山区、河流等易发生灾害区域的监测和预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类企业也应做好应对措施,防止因洪水等灾害导致生产中断。这些知识值得收藏,让我们共同提高防汛意识,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守护我们的家园和生活。
7月1日,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进入主汛期的时间是如何确定的,什么是防汛关键期,如何提前知晓汛期灾害预警信息,答案在这里。
01什么是主汛期
从强降水过程发生规律分析,1998年以来,南方片汛期有76%的特强降水过程,发生在6月至8月,北方片汛期有78%的特强降水过程,发生在7月至8月。
多年来,4月至10月登陆我国的强台风中有61%,超强台风中有65%;发生在6月至8月,从洪水发生规律分析,南方主要江河中;1949年以来有91%的流域性洪水,发生在6月至8月;1998年以来有89%的编号洪水,发生在6月至8月;北方主要江河中,1949年以来有86%的流域性洪水,发生在7月至8月;1998年以来有72%的编号洪水发生在7月至8月。
41个主要江河代表站中,南方江河多年平均超警开始日期为5月26日;北方江河多年平均超警,开始日期为6月27日。从统计情况看,南方省份(流域)主汛期,多始于6月1日左右,北方省份(流域)主汛期,多始于7月1日左右,绝大多数省份(流域)主汛期,结束于8月31日之前,因此确定,我国南方片区主汛期为6月至8月,北方片区主汛期为7月至8月。
02什么是防汛关键期
防汛关键期,即指“七下八上”期间,传统上理解为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一般解读为七月下半月至八月上半月。
“七下八上”期间,全国洪水多发频发,是每年防汛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历史上淮河“75·8”、黄河“82·8”、海河“96·8”“23·7”的致灾暴雨洪水,均发生在这一时期,黄河流域1949年以来的5次流域性洪水中有4次,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海河流域1939年以来的5次流域性洪水,均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辽河流域1949年以来的,11次流域性洪水中有9次,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除北方江河外,南方主要江河也可能发生大水,如长江流域1949年以来的4次流域性洪水中,汉口代表站的最高水位,均出现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太湖流域1949年以来的12次流域性洪水中,有6次的最高水位出现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因此确定防汛关键期,为7月16日至8月15日。
(来源:中国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