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持续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以往,人们往往需要自己去寻找适合的救助政策,过程繁琐且易遗漏。而如今,台江通过建立高效的信息收集和推送系统,主动筛查出符合救助条件的人群。相关部门犹如一双温暖的手,精准地将政策送到需要的人身边。无论是生活陷入困境的孤寡老人,还是因突发变故而面临困难的家庭,都能及时被发现并获得救助。这一转变,让社会救助更加精准、及时,为困难群众送去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和希望。
家住台江后洲街道的独居老人卓依姆因病痛缠身陷入困顿时,她并未想到一个充满关怀的敲门声即将响起。近日,台江区民政局根据医保局提供的大额医疗费用信息了解到卓依姆今年1月以来医疗支出个人自费部分累计已达23851元,民政工作人员随即指导后洲街道入户排查。
经核实,这位无子女、无业、已达退休年龄却无退休金的老人符合困难救助标准,民政部门立即给予急难型临时救助3520元,并将其纳入低保救助,每月补助880元。“感谢政府的关心,让我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卓依姆说。
卓依姆的经历,是台江区创新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的生动缩影。过去,困难救助往往依赖群众自行申请,如今台江区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不断推动惠民政策精细化,及时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我们持续强化社会救助工作提质增效,聚焦推动兜牢民生底线,探索建立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确保困难救助政策落实到位。”台江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比对”,民政部门与医保、残联、卫健、人社等部门查询相关疑似困难群众的信息,汇聚到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并动态更新,定期进行数据交叉比对,筛查出未纳入兜底保障的对象;另一方面通过“铁脚板摸排”,民政部门不断完善定期摸排机制,组织动员街道、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上门入户,充分发挥“铁脚板”作用,把摸底排查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常态化开展困难群众走访摸排,大大提高了救助工作的时效性。
今年以来,台江各街道已通过主动排查方式摸排1200多人次,新增低保对象36户46人,新增特困人员7户7人,新增低保边缘对象10户13人,为临时遇困人员提供临时救助161人次,发放救助金55.08万元,着力推进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下一阶段,台江区民政部门将联合各街道持续提升救助工作帮扶能力,用政策传递温度,用行动诠释担当,切实把困难救助职责履行到位,提高救助实效,织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记者 颜澜萍 通讯员 台融宣)
下一篇:榕城咖啡市场“战火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