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提供具体的内容呀,没有具体的内容我没法进行创作呢。比如是一篇文章、一个观点、一段故事等,只有明确了具体的素材,我才能写出 200 字的描述呢。
劳动教育已正式成为中小学必修课,但在部分学校,其被边缘化、流于形式等现象并不少见。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出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好的劳动教育,不是课表上可有可无的课程,不是打卡、摆拍,而是让学生们真正挽起袖子、俯下身子参与的实践。有的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并未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甚至认为“开展劳动教育是浪费时间”,这种想法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相悖。让学生多动手,才能对“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有更切实的体会。作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中小学要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杜绝挤占、挪用课时。学校要在挖掘劳动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形式等方面下功夫,让孩子们走进田野、农场、厨房、车间,在真实场景中了解非遗技艺、地方文化、产业技能、现代生产流程,将劳动课作为综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沟通协调素质的新天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履行好监督职责,并为学校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在加强课程开发和师资培训等方面主动作为,为学校提供必要的保障。更要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真正落实在学生的成长成才培育过程中。做好劳动教育,还需家庭和社会都参与进来。父母不能只看重考试成绩而忽略孩子的综合发展,要锻炼孩子从叠衣服、收拾书包、做饭、洗碗等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逐步引导他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活。只有真劳动,才能获得真教育。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归根结底是要让孩子从小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在耳濡目染、身体力行中理解劳动、热爱劳动,从而发自内心尊重劳动者,实现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郑明鸿 周思宇(据新华社贵阳5月15日电)
近年来,博物馆正在积极适应变化,用可亲可近的吸引力替代“高冷范儿”,以新面貌、新气象让逛展融入百姓日常。前不久的“五一”假期里,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60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一些大型博物馆门口经常排起长队,不少游客在旅游的行程中重点安排博物馆,甚至有人“为了一个馆奔赴一座城”。博物馆的吸引力,源于以更多维的方式挖掘展品丰富的文化信息。博物馆不再是“冰冷的历史祭坛”,而是以符合普通人的认知、年轻人的喜好来讲述文物故事,让展览拥有新的活力。民俗展让人们穿越历史回顾古人生活、紫禁城与凡尔赛宫的联动反映中法交往、敦煌主题特展将千年大漠传奇搬到现代都市人面前……各类鲜活的策展,使博物馆进入寻常生活。不断创新的博物馆文创频频出圈,让观众“把文物带回家”。博物馆不仅是展示历史的平台和城市文旅流量的入口,也成为文化创意的源泉。近年来,博物馆开发的凤冠、藻井冰箱贴等出圈、破壁,将服章之美和古建精致融入日常。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不仅反映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彰显了文化消费市场的活力和潜力。此外,众多博物馆不断丰富传播方式,利用科技手段吸引更多观众。云逛展、直播讲解让人们避开摩肩接踵、一票难求的困境,足不出户就能对展览有所了解,实现与文明的邂逅。博物馆记录过去,更映照未来,通过展览和活动阐释历史文化、呈现社会变迁、凝聚精神共识。社会快速变化,面对文化身份的守护、创新和重构等新任务,博物馆要坚定地守正创新,与时代同频共振,在积极改革中让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为每个普通人提供丰沛的文明滋养。
——王亚宏(据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
在“先用后付”“信用租赁”等新消费模式推动下,手机等电子产品租赁服务市场逐渐兴起。这一模式让消费者以较低成本享受产品使用权,同时为租赁企业开拓了增量市场。然而,行业快速扩张下,乱象也随之滋生。中消协近日公布的一季度投诉典型案例为行业发展敲响警钟。内置监管软件限制功能、不当催收、租金纠纷等问题,让信用租赁陷入信任危机。一边是新兴需求,一边是监管滞后,如何平衡创新与规范?当务之急是为行业发展划定“规矩红线”,让信用租赁在制度框架内健康生长。当前,信用租赁领域缺乏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租赁企业普遍自行拟定合同模板,条款设计侧重保护自身权益,消费者议价空间有限。设备功能限制、费用构成等关键信息模糊不清,隐私保护、催收规范等制度约束缺位,不仅使消费者权益易受侵害,更动摇了信用租赁的市场根基。规范市场秩序,需从强化信息披露与合规管理入手。租赁平台须承担主体责任,要求商家清晰公示租金计算方式、违约责任、维修义务等核心条款,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监管部门应加快出台行业标准,建立电子租赁产品准入机制,将数据采集范围、催收行为边界等纳入法治化轨道。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信用服务市场,为规范信用租赁行业提供了政策指引。通过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将租赁履约记录纳入征信体系,既促使企业规范经营,也引导消费者理性履约。信用体系的价值往往是双向赋能。平台应通过信用评分筛选优质用户以降低违约风险,消费者也需通过资质审核、口碑评估选择合规平台。签订合同前,消费者应逐条审阅条款,重点关注提前退租、设备损坏等责任约定;验收设备时,需留存外观、配置等验机凭证,避免纠纷。唯有供需双方共同坚守契约精神,才能实现信用租赁“轻资产模式”背后的“重信用价值”。信用租赁消费的兴起并非偶然,是信用体系建设与社会诚信水平提升的产物。构建可信的租赁生态,需以制度刚性划定行为边界,保障这一新型消费模式持续释放活力。
——李思雨(据5月19日《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