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无边海带”在连江试养成功,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农业创举。连江这片海域迎来了新的生机,“无边海带”以其独特的养殖方式,打破了传统海带养殖的边界。这种创新的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海带的产量和质量,还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了贡献。试养的成功,标志着连江在海洋农业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未来,“无边海带”将在连江这片海域蓬勃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和生态带来更多的福祉。
日前,去年12月在连江下海试养的全国首批“无边海带”幼苗已成熟,亩产相比近年广泛养殖的普通海带增产25%,平均成品率提高35%以上。
18日上午,由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海洋职业技术学校、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等单位组成的专家团来到连江县筱埕镇官坞村,随机从黄岐湾海区抽取30株“无边海带”,与同期统一养殖的普通海带进行抽样测产和生物学测量对比。
“通过对长度、宽度、厚度、鲜重等指标的测量,我们发现‘无边海带’的成品率可达85%以上,而传统有边且褶皱比较明显的普通海带成品率仅55%左右。”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钟晨辉表示。
去年10月,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携手连江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采取“海带母体精选、配子体杂交”的育苗新技术,成功培育出首批“无边海带”苗。当年12月,这批苗种被投放在黄岐湾海区挂养,面积达50亩。
“无边海带”中带部较宽大,边缘部褶皱不明显,整片利用率可达85%~90%,是海带精加工的优质原料。而普通海带加工时会产生40%左右的边角料,造成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
“亩产更高的‘无边海带’将大大提高养殖效益,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做好‘无边海带’的选育工作。”连江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哲龙透露,“无边海带”现已被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列为水产养殖选育系,近期将申报国家新品系认定。
“今年我县计划培育5万片‘无边海带’苗,将投放在福建、山东、辽宁等地开展示范养殖,其中3万片投放在省内。”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林颖辉介绍。(记者 陈欢欢 通讯员 吴其法 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