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黄金时段”原则上不排课,主要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黄金时段”通常指的是清晨和傍晚等较为安静、适合学习的时间段。这些时段不排课,能让学生有更集中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阅读、思考或参加学术活动。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自主性,让他们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同时,也避免了课间过于拥挤,为学生提供了更舒适的学习环境和休息空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还记得高中时被老师画过的“饼”吗?——“到了大学你们就自由了!”这在别的大学能不能成真小编不知道,但如果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那么恭喜你,从本学期起,你将很有可能实现体育锻炼自由!
本学期起,清华大学将每天拿出一整节课的时间鼓励全校同学开展体育锻炼,第五大节(17:05-18:40)将原则上不排课最大限度地,把一天中的“黄金时段”留给体育锻炼。
等下,什么叫“原则上”?
校方解释,这意味着除非实在排不开课,否则,不会轻易占用第五大节课的时间。据了解,本学期该时段排课量同比下降74%,上课学生数同比下降86.1%,第五大节有课的清华本科生,只占本科生总数的不到2%,也就是说:你要是没课,你还不锻炼,你可就是那些“极个别同学”了!
有了时间,去哪里运动?
总面积近23万平方米的清华室内外体育场馆场地,供你选择——北体育馆乒乓球馆、网球馆、壁球馆和冰上运动中心、健身中心、康复中心、北体育馆前足球场、篮球场、西体育馆前馆篮球区域、后馆、台球厅、综合体育馆羽毛球区域、游泳馆、气膜馆、东大操场、紫荆操场、西大操场、紫荆网球场、东区篮排球场、东棒球场、西垒球场、三角地……
好家伙!曲艺界有《报菜名儿》你们清华莫不是要报馆名儿?
如果你考上了清华那么请你收藏这张地图↑
有了时间,有了空间,但担心自己没技术、练不好?
清华大学还贴心地为同学们,配备了技术指导,自2017年起,清华开始设置“体育助教”,这是一群热爱并擅长体育运动的普通学生,在体育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自主设计课程方案,面向各院系低年级本科生,提供集体锻炼辅导。本学期,学校在全校范围内选拔出100多位体育助教,助教队伍进一步壮大。
已担任一学年体育助教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24级博士生严晓颖,精心设计了形式多样的锻炼清单——行进间的力量、跑动爆发、篮球、飞盘、爬山、体育社团体验。她说“要让同学们觉得花时间运动是有意义的”,地球系统科学系2021级博士生吴宇辉已连续担任7个学期体育助教,作为“清华体育精神传承的一分子”,他希望让自己辅导的每一位大一同学,都能够擅长、真正喜欢,甚至终身享受一项运动。
各体育类学生社团、体育代表队也持续举办面向全校的体育技能培训和体验活动。目前,清华大学拥有近60个体育类学生社团。
此外,从4月7日17:00开始,催人锻炼的校园广播也将每日上线:“同学们,体育锻炼时间到了!无体育,不清华,让我们走出教室,走出宿舍,在体育锻炼中保持强健体魄,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段广播的内容来头可不小,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每天下午四点半,清华园里都会响起这样一段广播“同学们,走出宿舍,走出教室,去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强健的体魄,争取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不少校友在回忆录中提到,那时,广播一响,大家便踊跃地来到操场锻炼身体,那是无数清华人心中极具标志意义的回忆。
据校方介绍,清华体育传统源远流长,早在建校之初,清华便以德、智、体“三育并重”闻名,历经百年发展,学校的体育传统与教育理念,不断焕发新活力“体育的迁移价值”“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面向全员,重视全过程”“无体育,不清华”这些教育理念和精神,共同铸就了清华独特的体育风貌,也在如今的“马约翰杯”学生田径运动会、校园马拉松、万米接力赛、新生赤足运动会、冬季长跑等诸多校园体育活动中,不断传承。
一段时间以来“脆皮大学生”等网络梗时常登上“热搜”,年轻人的身体健康和运动习惯,已愈发成为受关注的社会议题。“让年轻一代在运动中强意志、健身心”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多地中小学开始探索“一天一节体育课”模式,而大学作为一些青年人走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肩负着引导大学生心理成年和初步社会化的功能,为学生继续培养和巩固良好的运动习惯是帮助青年人,从学生走向成熟社会人的重要环节。
毕竟,健康的体魄和生活习惯能让一个人在人生的“马拉松”中受益良久,从这个意义上讲,清华的做法值得点赞!
上一篇:《哪吒2》全球票房破15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