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静,那是连江定海的“守望者”。在那片广袤的海域之上,他如同一座坚实的灯塔,日夜坚守。无论是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漫长岁月的考验,他都从未有过丝毫动摇。苏静以无畏的勇气,守护着这片海域的安宁与和平。他熟悉每一处海浪的起伏,每一阵海风的吹拂,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直觉,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的危机。他的坚守,宛如一颗定海神针,让过往的船只在这片海域中找到了安心的港湾,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与担当。
笔耕不辍写乡愁,曾入选全国“书香之家”
苏静:连江定海“守望者”
苏静。受访者供图
出生于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村的文史作家苏静,喜欢带着读者“阅读”自己的家乡。
“定海有太多宝贝,定海的故事值得大书特书!”苏静参与了《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志·定海篇》的修史工作。历经3年,他又完成了40多万字的《定海村志》,讲述定海村的前世今生。
他还在《人民日报》《福建日报》《福州晚报》等报刊,发表和定海有关的散文、随笔、小说、诗歌等,如《琉球诗人蔡大鼎笔下的连江》《定海古城那些事》等。
“小时候母亲每次出门做小买卖,都会给我买一本小人书,我记得第一本小人书的名字是《奇袭》。我父亲是一名船老大,枕头是一个小书箱,里面装着《榴花梦》等小说,我会趁他出海时偷看。”苏静说,父母给他的压岁钱、零花钱,他都会攒起来买书。高中时父母去世,他也会节省菜钱买书。
后来,苏静两次参加高考,但未能考上大学。他做过海上运输,当过村干部,后来辞职,担任《金凤》刊物副主编,一直从事与文字有关的工作。
“以前没有网络,我蜗居乡下海边一隅,在工作单位能看到的报纸就是《福州晚报》《福州日报》等。以前写稿都是手写,再通过邮寄的方式投稿,后来才用电脑写稿发送到电子邮箱。稿费虽然不多,但我乐此不疲。”苏静说。
苏静家有藏书8000多册,妻子和孩子也热爱阅读。2014年,苏静家庭入选首届全国“书香之家”。
作为连江县十三届、十四届政协委员,他提出了《关于加快连江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发展之路的几点建议》《关于如何守住承载乡愁的农村传统景观的两点建议》《关于将琯头陈彦超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议》等提案,并参加连江县海洋文化资源调查与价值评估项目书籍初稿征求意见会、参与编辑《历史之门——闽江口要塞史料辑珍》。
自1987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以来,苏静至今已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余万字,著有散文集《礁火轻袅》、报告文学集《天下连江人》等。
“连江山海旅游资源丰富,海洋文化、温泉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纷呈,还拥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透堡镇、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定海村等,应该进一步挖掘、保护,留住乡愁。”苏静说,他将笔耕不辍,继续向读者讲述定海和连江的故事。(记者 郑瑞洋)
上一篇:6名知识产权检察技术调查官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