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丨李振声:矢志攻关 筑牢大国粮仓
创始人
2024-12-28 09:04:54
0

李振声,一位在筑牢大国粮仓之路上矢志攻关的杰出人物。他将一生奉献给农业科研事业。

李振声不畏艰难,长期致力于小麦远缘杂交研究。面对诸多挑战,他以坚定的信念深入田间地头和实验室,精心选育小麦品种。他的科研成果成功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工作犹如基石,稳固了我国的粮食根基,让无数中国人得以饱腹。他以自己的智慧和执着,在农业领域开拓创新,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学习的楷模,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 题:李振声:矢志攻关 筑牢大国粮仓

新华社记者张泉

他曾在祖国西北耕耘31载,培育推广抗病、高产的远缘杂交小麦;他曾组织开展多项重大农业科技攻关,助力我国粮食大幅增产。

在70余年的科学生涯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始终把“回报国家”作为奋斗目标,为“让中国人吃饱饭、吃好饭”而不懈努力。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李振声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丨李振声:矢志攻关 筑牢大国粮仓李振声院士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的试验田里(2014年5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国家培养了我,我应该向国家作出回报”

“新中国让我有饭吃,又能上大学,这是我儿时从不敢想的事。”李振声说,“国家培养了我,我应该向国家作出回报。”

1931年,李振声出生于山东淄博。少年时经历了上世纪40年代初的大饥荒,人们以树叶树皮、蒜皮葱根充饥的场景令他至今难忘,他深切体会到粮食的宝贵,立志要让中国人吃饱饭。

1951年从山东农学院毕业后,李振声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从事牧草栽培研究。1956年,他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奔赴陕西杨凌工作。

当时,小麦条锈病在我国黄河流域肆虐,一年便能导致小麦减产超百亿斤。更棘手的是,将外来抗病小麦与本地小麦杂交培育抗病新品种需要8年左右,而小麦条锈病让这些新品种失去抗性平均只要5年半。

李振声苦苦思索解决之道。从事牧草培育研究的经历让他有了大胆的设想:牧草抵抗疾病的能力很强,是很好的抗病基因库,如果将牧草与小麦杂交,就有可能培育出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

然而,让亲缘关系较远的牧草和小麦进行“远缘杂交”绝非易事,面临一系列科学难题。李振声和团队迎难而上,通过反复实验,选取长穗偃麦草进行重点研究。

他们曾每天步行往返20里路,去试验田查看苗情;他们冒着大雨细心播种,收麦、拉车、脱粒也都亲力亲为;杂交品种不能发芽,他们蹲在田里逐株排查;面对质疑,他们不为所动,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研究方向。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0多年攻关,李振声和团队育成了“小偃”系列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并迅速推广。其中,“小偃6号”能同时抵抗8个条锈病菌生理小种侵染,成为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衍生品种达80多个,截至2003年全国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逾150亿斤。

李振声还创建了蓝粒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将原本需要数十年的远缘杂交育种过程缩短至3年,大幅提升了育种效率。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丨李振声:矢志攻关 筑牢大国粮仓李振声院士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展示历次杂交后获得的小麦品种的标本(2014年5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

除了亲力亲为选育小麦新品种,李振声还“运筹帷幄”,不断谋划粮食增产新方案。

1987年6月,李振声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当时,我国粮食产量已出现连续3年的徘徊不前。如何进一步增产?李振声经过3个月的调研,提出了黄淮海中低产田治理方案。

随后,他组织中国科学院25个研究所400多名科技人员深入黄淮海地区,与地方科技人员合作开展了大面积中低产田治理工作,被称为农业科技领域的“黄淮海战役”。这项工程实施6年,为我国增粮504.8亿斤。

1995年,为打破我国粮食生产4年徘徊的局面,李振声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农业生产的问题、潜力与对策》的报告,提出了实现粮食产量增加1000亿斤的对策。

2003年,针对我国粮食生产连续5年减产的情况,李振声提出争取3年实现粮食恢复性增长的建议。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荣誉接踵而至,但他没有止步。

2011年,李振声提出建设“渤海粮仓”,向盐碱地要粮,2013年“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正式启动,实现环渤海地区5年增粮200多亿斤。2020年,年近90岁的李振声提出建设“滨海草带”的设想,以确保我国饲料粮安全。

“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面对国际上一度出现的“谁来养活中国”的声音,李振声的话掷地有声,他也用实际行动作出了有力回应。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丨李振声:矢志攻关 筑牢大国粮仓李振声院士在介绍河北海兴盐碱地治理的前后对比照片(2014年5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要跟着国家需求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

“李老师很少考虑自己,一辈子都在想着让大家都有饭吃、有好日子过。”在李振声学生们眼中,他生活简朴、淡泊名利,心里惦记的都是粮食这一国家大事。

让中国人吃饱饭、吃好饭,需要持续奋斗。李振声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在承担科研任务的同时,他在人才培养上倾注了大量心血。

每年入冬前,李振声都要带学生去田里看小麦的苗期繁茂性,早春去调查小麦的抗寒性,五六月在田里指导选种;他在科研中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带动学生们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他把奖金全部捐献出来,作为学生的“助学基金”。

在李振声的悉心指导下,研究组培养了一批批博士生、技术人员,成为各自岗位上的骨干力量。

年逾九旬,已不能亲自去田间地头,但李振声依然心系科研。他经常向学生了解远缘杂交小麦育种最新进展、“滨海草带”建设情况,并提供指导和建议。

“一个人一生中能做的事情有限,所以目标必须明确、集中,要跟着国家需求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李振声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特朗普:当前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发... 当地时间10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美国媒体Newsmax采访时表示,当前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发...
平均月收入约2万元!这个职业近... 在繁忙的交易市场上,有一类练就了火眼金睛的人群,他们既是螃蟹的“品质守门人”,也是“定价师”,接下来...
闽清县主题宣传广告亮相滨海快线 穿梭地铁遇“清韵”,闽江漂浮公园、宏琳厝入画来 闽清县主题宣传广告亮相滨海快线 地铁站内的闽清县...
福州高新区:多个重点项目攻坚提... 新洲安置房一期项目施工现场。 位于南屿镇江口村的良存华侨学校新校区项目施工现场,吊顶安装、墙面粉刷...
返程高峰到来 避堵指南请收好 返程高峰到来 避堵指南请收好 7日、8日两天,主要进出城通道交通流量预计上升35% 福州交警守护...
无人机光影秀点亮榕城团圆夜 中秋月寄福 光影耀江岸无人机光影秀点亮榕城团圆夜“皓月千年·科技共团圆”无人机光影秀在中洲岛上空举行...
第三届海装展亮点抢“鲜”看 全方位展示前沿成果,30余场论坛共话产业未来 第三届海装展亮点抢“鲜”看 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的...
“入戏”福州!沉浸式文旅火爆 “入戏”福州!沉浸式文旅火爆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历史文化名城彰显独特魅力 “不是身外客,皆...
海外展销收获大批订单 福州水产... 天源集团海带生产车间。 国庆中秋假期,连江企业福建省天源水产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源集团”)开足马...
程伟杰:艺术界的多面手 作品十余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性展览 程伟杰:艺术界的多面手 程伟杰。 他是知名美术家,...
福州动物园喜迎中秋 小动物吃上... 小浣熊津津有味地吃月饼。记者 包华 摄中秋佳节,福州动物园里一派热闹景象。饲养员根据动物的饮食习惯,...
一日两起登山迷路 救援队救助脱... 一日两起登山迷路 救援队救助脱困 提醒市民务必注意安全 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是出游高峰,山林探险却暗...
新榕语丝|点滴微光 汇成星河 十年爱心跳蚤市场,不只是一场场义卖,更是一段段关于坚守、理解的故事。它让我们看到,公益并非遥不可及的...
劝酒后放任朋友酒驾?法院:酒友... 吴世耀绘图 国庆中秋假期来临,朋友聚会酒足饭饱后若是默许甚至放任朋友醉驾,同行的人也是“共犯”。近...
绿荫满城 月照客途——三组游客... 中秋的月光流淌在闽江的波光里,也洒落在榕城的黛瓦青砖上。这个中秋,不少游客怀着自己的故事来到福州:历...
福州三十年非遗保护结硕果:法治... 软木画变身时尚发饰点亮街头,传统“三条簪”成游客旅拍热门选择,精美的漆扇、漆珠成为游客争相选购的伴手...
第六届两岸职工三创大赛导师陪跑... “技术创新介绍很全面,商业落地的逻辑还需梳理”“PPT内容太多,亮点特点不够突出”……第六届海峡两岸...
双节同庆,文旅大餐实力圈粉!致... 假期第六天,国庆假期遇到中秋节,福州依旧人气爆棚,这番热闹景象映射出福州文旅消费的旺盛活力。游客在三...
2025国庆档电影总票房突破1... 国庆档电影热度持续攀升,《志愿军:浴血和平》《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震耳欲聋》等多部影片为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