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和赵姨娘可能是贾府里最难缠的母女关系。
当然,从封建礼教的角度来看,探春不能称赵姨娘为母亲,而只能认王夫为母亲。况且探春一直是王夫人养大的,更别说赵姨娘了。
但血终究是血,大家都知道这是无法逃避的事实。探春越是想摆脱这种关系,就越难,越有影响力。赵姨娘也想沾探春的光。她觉得探春是从肠子里爬出来的,一定要买她的账。还有屋里人的态度,有多爱探春,有多恨赵姨娘。从上层到奴才,他们对待这两个母女是不一样的。
因为血缘,探春和赵姨娘成了不相干却又最相关的人。他们的关系充满矛盾,母女之间没有温暖,甚至没有最基本的礼貌。探春想和赵姨娘撇清关系,赵姨娘不肯。她每三天就会提醒探春,我是你妈妈!探春既让人头疼,又让人讨厌。红得像玫瑰一样芬芳的探春,对这个生母束手无策,迫不及待地想看不见。
这不能怪探春势利的现实,只能怪他攀高枝。毕竟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况且是在深院,谁都不容易活下来。更何况赵姨娘也不是省油的灯。她是个傻瓜。她喜欢整天跳上跳下。她除了制造麻烦没有别的事可做。她是个小丑。连最低级的演员都瞧不起她,不把她当回事,可见赵姨娘的人生有多失败。不仅如此,所谓的生母还经常给自己的女儿增加障碍,一次次让探春难堪,让探春的旅途更加艰难。
贾家的人虽然都夸探春,但除了小妾的身份,她都认为自己是完美的,她从乌鸦窝里的金凤凰里飞了出来。只有赵姨娘对这个女儿非常不满,从来没有得到过好评。相反,她到处散布对探春的不利言论。比如忘本,攀高枝,不拉自己和贾环。就连探春也给宝玉做了一双鞋,赵姨娘知道了,很生气,说不在乎哥哥。
宝玉把这个转给探春,探春也很生气,说:我是做鞋的吗?戒指房里不是有很多人要侍候吗?让赵姨娘生气的是,探春的心思从来都不在他们母子身上,而是总是和别人走得更近。但是探春有自己的想法,她真的看不上母子做事的方式。再说了,她喜欢跟谁好是她自己的事。赵姨娘有什么资格说不负责任的话?
原来探春极其敏感,嫔妃是她心中的阴影。她总是积极向上,但赵姨娘总想把她拖下水,她不知道安是什么心思。就算探春拉,也要探春自己的命才有那个能力和能量。但赵姨娘看到的是探春够好,她和环儿过得太憋屈,优秀的探春与自己完全不在一个位置上,这也深深地伤害了她。
为什么呢?当女儿被带走时,赵姨娘更加生气,拒不承认自己。所以,她和探春没有关系,也不舒服。而这样,她也刺激了探春。你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妈妈?到处都很尴尬。
探春和赵姨娘都很强。但是他们为之奋斗的方式却大不相同。探春果断,敏捷,对书籍和仪式很了解。用王熙凤的话说,更是雪上加霜。在所有的妯娌中,只有探索春天的恐惧。赵阿姨也很争强好胜,但她的方式很低级。除了哭、闹、上吊,她在制造麻烦,就像不能死的萧蔷。她有充分的存在感,但人们越来越反感。然而,以她的智商和情商,她只能做一些让人嘲笑她獠牙的蠢事。当然,贾家的人饭后玩笑多,探春更是着急。
虽然母女俩并不亲密,但她们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差。母女就是母女,即使是外人也会因为探春给赵姨娘一些面子,而探春自己虽然对生母无语,但还是会选择维护和理解。
连林黛玉都知道赵姨娘常去探春,可见两人并非水火不容。有血脉联系,就是要断筋骨,断不了。赵姨娘和探春,虽然彼此杀得很多,骨子里的相爱也不是没有。
赵姨娘自己也站不起来。面对这样的母亲,探春能有什么样的态度?她不能靠得太近。首先,她是以王太太的名义。第二,会降低她的水平。试想一下,如果赵姨娘自己不被批评,也不总是和探春闹矛盾,探春能当众说那些难听的话吗?你不能让你的生母做错事。对她来说无所谓。那就不是有原则有脾气的罗丝小姐了。
尤其是赵姨娘要给哥哥赵贵多一笔安葬费的时候,根本不给探春一点面子。探春刚刚代理家务,无数双眼睛在看着,其中有很多人想找茬,看热闹。在这种情况下,探春能让任何人糟蹋吗?她下定决心要按老规矩办事,还狠心地说,我叔叔是谁?她只把王太太的哥哥当作她的叔叔。
在公共场合说这些没有错。在古代,孩子们都认不出我的妾是他们的母亲,更不用说我的家人了。探春说这话,既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保护赵姨娘和贾环。
不管赵姨娘惹了多大的麻烦,都没有用。相反,她给了女儿威望。而且,在争吵中,两人其实很注意自己的身份。连赵阿姨也说了。
太是好太太,太太有恩无处使这样的话。争吵是她们母女间的事,把其他人隔开了。就算是传到王夫人耳里,也只会笑赵姨娘的蠢,不会计较什么。而赵姨娘再蠢,也知道底线在哪里,只拿探春发气。而探春并不会真的生她的气。
所以这对母女争吵一番,谁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探春很看不起这个母亲,是真的,但护着她,也是真的。当赵姨娘与小戏子厮打在一起时,惊动了探春,探春过来将赵姨娘好一通训,颇有母亲训熊孩子的即视感。探春告知赵姨娘应如何与丫环们相处,如何自处,讲得头头是道,可惜赵姨娘是听不懂,也不想听的。可能到了下一次,还得探春替她收拾烂摊子。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赵姨娘虽屡屡生事,从不消停,在探春面前也是从不认输,但其实她是怕探春的。贾环都看出来了,虽然赵姨娘死不承认,可事实就是事实。她为何怕探春?除了探春不认同她那一套,一旦做错,也不给她留情面,还有更深的原因,是因为她自己或许都未察觉的爱吧。越是爱,越是要和对方做对,不过是希望对方多看自己一眼,得到认同。
纵然她们被现实分开,距离越来越远,一个是主子,一个是奴才;一个是天上的云,一个是地上的泥;一个自带高光,一个在阴暗处挣扎至扭曲。朝夕相见,她们会看对方不顺眼,会在众人面前争执,可这同样,也是一种亲密,如同冤家一般。像迎春的继母邢夫人对她不冷不淡,才是真正的无情。
赵姨娘不是探春理想的母亲,而探春是赵姨娘高攀不起的女儿。是残酷的社会制度,将她们生生分离啊。赵姨娘对娘家有着盛大的热情,也在丫环彩霞面前流露温情,唯独对自己的女儿和儿子,她没有耐心,也没有一个母亲应有的样子。
这难道是她一个人的错吗?她诉过的苦,也是真的苦,可是探春高高在上,不能理解那些暗处的心理。她所要做的是,迎着阳光,向上飞举,尽可能摆脱身世对她的不良影响。
电视剧里,即将远嫁的探春跪在赵姨娘面前,终于喊了一声“娘”,母女俩泪如雨下。在那一刻,所有的隔阂都烟消云散,只有亲情本身。只可惜,这一别已是诀别。以后,赵姨娘再也无法聒噪探春了,而探春也看不到赵姨娘,不会为赵姨娘的不着调而烦心,但她们真的能放心彼此吗?嫁为侧妃,去番帮和亲的探春,路途遥远凶险,前途未卜,从某个角度来说,命运又能比赵姨娘好多少呢?
作者:阿五,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