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喜欢为知识买单。
他说:虽然花钱,但是可以买体验。
于是,第二天早上,他睁着眼睛,立刻抓起手机,打开“Get”,听了罗发的教学60秒。
在地铁上,点击“知乎直播”,聆听三位知名受访者的经验分享。
下班的路上,我点了“擅长”,学习了《如何成为写作高手》。
晚饭后,我上床睡觉,打开“直播”,听李笑来的《普通人如何实现财富自由》。
最后,他非常满意地睡着了。
这是一个渴望成功的时代,亿万人都在寻找成功的捷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情况:几乎所有追求急功近利的人最后都“站着不动”。
就像网上的一个笑话说的:如果你还在每天看耶鲁公开课,在3W咖啡听创业讲座,关注无数知乎贝壳,每天看36Kr,对马云的创业历史了如指掌,对张小龙一无所知,对罗振宇的喜欢胜过乔布斯……那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
快节奏的生活导致现代人对成功的渴望,导致很多人寻找捷径快速致富的心理。这恰恰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最终是浪费时间,生活还停留在原点没有任何改变。
一切速成都是耍流氓,捷径是最大的弯路。
这是一个追求急功近利的时代。
甚至读书也能让人为你做;即使学习,也可以一天追求一本书。
其实每天看书只能记住简介。除了向别人炫耀我读过的书的数量,我一无所获。
急功近利只会给焦虑的人片刻的安慰和满足。然而这种急功近利只是一种精神麻醉剂,无法获得真知灼见,锻造真正的人才。
更有甚者,肤浅、走马观花的学习方式,最终会毁掉我们的学习能力。
付费内容只是一个学习工具,但很多人把它当成学习本身。
要想彻底读书,还是要老老实实啃。
再者,阅读本身已经是一条捷径。所以很多大师一生都在努力,一生都在几本书里学习,甚至有人在捷径中寻找捷径!
如果连认真思考的时间都不想花,怎么配得上所谓的成功?
各种讲座、进修班暴露了人们在学习道路上的浮躁。
我觉得我不用付出太多,但其实我失去的更多。
胡适老师说学习有四种方法:看、说、感、感。
在当今信息时代,让别人为我们读书是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关于读书,叫做翻一次,浏览两次,阅读三次,阅读四次,学习五次,学习六次,研究七次,研究八次,思考九次,表达义一百次。
无论你如何学习或做事,你都必须沉入你的内心去感受和理解。只知道皮毛的人将一事无成。
学习有方法,但没有捷径。
你以为的捷径,其实是最大的弯路。
很多商家也盯上了现代人的焦虑,于是出现了一些培训:30天减肥塑身,30天读30本经典书籍升华知识体系,30天教你成为一个行业的大师。
也有很多所谓的“专家”和“学者”提供付费课程。
众所周知,盲目追求急功近利,不就是一种不劳而获的病态心理吗?
现在,这种浮躁的气息已经蔓延到下一代。
有家长说:孩子必须在小学三年级前学完钢琴十年级,然后把时间留给文化课。
那么,你三年级以后就不练钢琴了吗?
不练琴,水平会下降甚至归零,也就是考十年级有什么用?
本来,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是很难的。
现在,孩子们不得不在校外学习舞蹈、体育、乐器、艺术、创意等课程。
泛泛得学习那么多,真的都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吗?
快速看一眼这些花只会让你瞥见美丽的风景。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空中楼阁。
一口吃不胖,绕不过“扎马步”的台阶。
急功近利只是一颗被冲动激起的功利心。
撞车,只是为了迎合病态。
心理而产生的商业噱头。
速成,最终得到的也只是病态的满足感。
速成,只是片刻的伪装,终将在恒久的时间里慢慢湮灭。
速成,卖的不是知识,而是一份焦虑感。
速成,就是逗你玩。
一切速成都是耍流氓。
慢就是快,成功从来没有捷径。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请教林黛玉怎么写诗。
林黛玉回答: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桑耳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诗文都记悉了,就可以练习写诗了。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瓮了。
可见,才女也是天赋加勤奋培养出来的。
可为什么那么多人只看得到别人光鲜靓丽的表面,却看不到其背后的努力和艰辛呢?
格拉德威尔曾提出了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不管是作家、音乐家、画家,还是棋手、运动员,他们之所以能成为某个领域的大师,都经过了至少1万个小时的专业训练。如果每天训练6小时,一周训练5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8年。连达·芬奇、莫扎特这种神童都不例外。
古之成大事者,非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正所谓:试玉要烧七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古语说:树不可长得过快。一年生当柴,三年五年生当桌椅,十年百年的才有可能成为栋梁。
这世上没有不积累,就能迅速获得的好事。
如果有,那就是骗局。
有意思的是,我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朋友后。半分钟不到,朋友就告诉我看完了。
我问她:你之前看过的呀?
她说:没有啊,我直接看的开头和结尾,这样了解主旨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