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大学生的能力学习。(2020-07-03)
https://mp.weixin.qq.com/s/2qN3tRbbafz6dm1tMa14cA
人类学习的主要目标经历了从知识到能力的历史性转变。以洛克和裴斯泰洛齐为代表的正规教育学者认为,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能否更好地培养智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教育理论家致力于知识与能力的统一,认为能力的发展取决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取决于能力的发展,二者是相互条件、相互促进的。大学生的学习也包括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力强”已成为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期待。
一、为提高学习能力而学习
目前,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不确定的社会,拥有学习能力极其重要。学习能力一般是指人们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环境中寻求知识、做事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不仅限于大学,大学阶段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效果显著。部分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遵循通识教育阶段的“死学”。如果他们只学习书本或者死记硬背,会事半功倍,但是学不会。这迫使他们提高学习能力,比如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知识;在模仿的基础上学习技能;在讨论的基础上学习思想。尤其是在当今的信息技术时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知识学习内容。他们不仅要学习显性知识,还要注重情感学习和意志学习,这会产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压力和动力。同时,大量的学习也会实现学习能力的“刻意训练”,产生“熟能生巧”的效果,让大学生在老师、学长、同龄人的指导下更快更好地提高学习能力。
二、为提高实践能力而学习
一般来说,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大脑和动手的结合,与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生活经历和环境密切相关。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实践能力的多样性。大学生实践能力包括一般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一般实践活动和专业实践活动中。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弱等问题,需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锻炼组织、协调、沟通和表达能力。无论你是学生干部还是参加社会实践,都有利于各种能力的综合培养。在专业实践能力方面,如果专业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欠缺,会削弱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拉长职业过渡的时间,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岗位匹配”。但大学生一般毕业后都会走向社会,其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其他阶段更为迫切。因此,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活动,从而学会如何做人,掌握生活和工作所需的各种技能和技巧。
三、为提高创新能力而学习
近年来,创新能力受到特别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普遍。大学生选修创新创业课程,可以开阔视野,感受到大学和全社会对创新创业的鼓励和支持。虽然我国十三个学科的创业潜力不同,但创新精神是共通的,需要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和发展理念。大学生要提高创新能力,就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比如,不要拘泥于有缺陷的方法,要超越思维去看待困难,而要放弃僵局,用更灵活的思维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实践中,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创新竞赛和科技竞赛,努力培养科技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当然,最基本的创新能力其实体现在日常学习中。大学是从事先进知识收集、整理、传承和创新的机构,大学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知识创新的全过程。比如通过社会实践收集新兴知识,整理收集的第一手材料,通过讨论或写作呈现新问题,基于自己独特的视角提出新观点,运用新方法等。都能体现知识的创新。大学生参与“有特色”的活动越多,就越能提高创新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创新能力不仅是高不可攀的创新创业,更是高不可攀的科技创新,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探索中的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索。无论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实践知识的学习,只要坚持下去,就能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习提高创新能力更注重开放性、灵活性、探索性和新颖性,可以使大学生头脑更加灵活,更善于传递知识和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为提高综合素质而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麦凯利著名的“冰山模型”认为,人员的个体素质可分为表面的“冰山之上”和深层的“冰山之下”。“冰山之上的部分”包括知识和技能,是外在表现,可以通过训练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下面的部分”是一种内在的、难以衡量的深层品质。这些品质不容易被外部影响改变,但它们在人员的行为和表现中起着关键作用。大学生的学习也体现了学习对个人素质的提升。“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热切期待。
然而,大学阶段的素质培养不如普通教育阶段重要。在有限的大学时间里,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冰山之上的部分”,即知识和能力;那么,通过这些外在的表现,我们自然可以提高深层次的素质。这是因为核心素养需要长期积累,在中小学更具备培养条件。然而,在高等教育阶段,仍然需要继续提高核心素养,并将其融入专业教育。
首先,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大学生需要培养责任感和服务精神,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成就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在专业文化素质方面,大学生要掌握专业理论和技能。
过内化来形成从事某一专业工作的品质。再次,在身体心理素质方面,大学生要加强身体锻炼,保持心理健康。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复杂易变的环境中,既面临学业、生活、情感、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又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亟需做好心理素质的维护。最后,在科学人文素质方面,大学生要利用通识教育,具备较为深厚的人文和科技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出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在上述核心能力中,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中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学会学习是终身教育对大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实践能力是个体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保障;创新能力则是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厚积薄发。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出发展的时序性和层次性,前者为后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能力的底部还有核心素养。为了延续和提升综合素质,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之余,还要兼顾全面知识的学习;要从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从理论性学习走向实践性学习;从模仿性学习走向创新性学习。这样才能成为既有智商又有智慧、既有知识又有思想、既有文化又有教养的高素质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