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常常感到身体无力,仿佛被抽空的气球,做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这种懒散的状态,真的是因为“懒”吗?
在现代生活中,“懒人”一词似乎成了不少人的自嘲标签,总是懒洋洋的,其实这是气虚的表现。气虚患者常有身体乏力、容易疲劳、气短懒言、头晕目眩、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症状,气虚的成因十分复杂,在生活中也尤为常见。
气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病症,需要根据不同部位和症状进行分类和调理。
(1)肾气虚: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夜尿频繁、性欲减退等,其调理重点在于补肾益气。
(2)脾气虚: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便溏等,其调理重点在于健脾益气。
(3)心气虚:主要表现为心悸心慌、失眠多梦、健忘等,其调理重点在于养心益气。
(4)肺气虚:主要表现为气短懒言、咳嗽无力、易感冒等,其调理重点在于补肺益气。
《养生四要·卷之五·养生总论》中提到:“人能谨其嗜欲,节其饮食,避风寒,虽不灸丹田,三里,身自无病而常安也。否则正气一虚,邪气自攻,以灸补虚,是以油发火也,无益而反害之。”
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艾灸作为传统疗法之一,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的作用。对于气虚人群来说,艾灸是一种有效的调理方法。
下面是改善气虚常用的艾灸穴位分享:
1、关元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3寸,人体前正中线上。艾灸关元穴可以温阳益气、固本培元,对调理气虚有显著效果。
2、气海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艾灸气海穴可以温补元气、调理气血,对改善气虚症状有积极作用。
3、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艾灸足三里可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对调理脾气虚有良好效果。
艾圣医皇提醒,艾灸应以温热为度,具体艾灸穴位需要根据自身情况以及症状的轻重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艾灸穴位和频率。
除艾灸外,气虚人群宜吃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鸡肉、粳米等;避免食用寒凉、生冷、油腻等耗气食物。同时,减少熬夜、久坐等耗气行为,适量运动以增强体质。